Artists.tw

Author name: The Artist

音樂產業動態

Billie Eilish 倡議永續行動,舉辦 Overheated 氣候高峰會

— 在倫敦 O2 體育館呼籲更多藝人與產業共同參與永續轉型 2022 年 6 月 16 日,超過 250 位音樂產業與永續領域專家齊聚倫敦 O2 體育館,參加一系列針對永續未來的討論與表演活動。 這場名為「Overheated」的氣候高峰會,與 Billie Eilish「Happier Than Ever」世界巡演同步舉行,由 BBC 主持人 Abbie McCarthy 帶領,參與單位包括 REVERB、The Big Climate Thing、Live Nation、Julie’s Bicycle 以及 O2 體育館等重要組織。 O2 體育館的變革實驗:從純素食到碳排減量 在「主動出擊——演出活動減碳努力」的討論中,O2 體育館副總裁兼總經理 Steve Sayer 分享了 Billie Eilish 巡演期間場館所做的轉變,包括整場活動期間全面提供純素食餐點。 Sayer 表示:「五年前 Morrissey 演出時,我們是否販售漢堡成了爭議焦點,但這次 Billie 的巡演,完全沒有人質疑。全面改為純素,是符合這場巡演理念的正確決定。我們也會把這次實施的成果,公開分享給其他場館參考。」 除了餐飲變革,O2 體育館還設置了飲水補充站,改用可回收手環,並計劃與餐飲夥伴 Levy 在 2025 年提前達成淨零碳排放的目標。 […]

Billie Eilish 倡議永續行動,舉辦 Overheated 氣候高峰會 Read Post »

音樂產業動態

馬來西亞推補助計畫,積極搶攻國際巨星演出市場

每年補助約6,800萬台幣,設「緊急中止機制」避免演出爭議 隨著全球音樂產業高度競爭,各國積極以各種方式爭取國際藝人演出。繼新加坡因泰勒絲(Taylor Swift)創下驚人經濟效益後,馬來西亞也宣布一系列補助措施,希望成為東南亞新的大型演唱會熱點。 受到鄰國新加坡成功引進泰勒絲(Taylor Swift)演出的啟發,馬來西亞政府近期宣布,將提供經濟誘因,鼓勵主辦單位邀請國際巨星來馬來西亞演出。 為了推動「活動觀光」(event tourism)發展,馬來西亞政府承諾,每年撥款1,000萬令吉(約6,800萬台幣),專門補助具有「高度影響力」的大型演唱會及活動(定義為觀眾人數超過1萬5千人)。同時,如果主辦單位在活動中安排至少30%的本地藝人,還能額外獲得30%的製作成本回饋。 這項名為「馬來西亞演唱會與活動誘因計畫」(Concert and Event in Malaysia Incentives,簡稱CEMI)將由政府投資機構MyCreative Ventures負責執行,並由**通訊部(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)**協助推動。 「這項措施不僅能提升馬來西亞作為區域娛樂重鎮的形象,也將藉由吸引更多國內外觀光客,進一步刺激旅遊產業成長。」音樂產業組織Music Malaysia主席Freddie Fernandez表示。 全國演出產業協會ALIFE主席Dato’ Alan Foo也認為,這是馬來西亞現場演出產業的一個「關鍵時刻」。 「政府能夠認可現場活動產業對馬來西亞文化經濟的重要貢獻,讓我們深受鼓舞。」Foo說,「這筆補助,加上鼓勵主辦單位聘用本地藝人的回饋機制,是一個非常積極正面的進展。它賦予主辦單位更大的行動力,吸引更多國際藝人來演出,同時也確保本地產業能夠實質參與並受益。」 政府指出,此計畫也是為了因應大型演唱會對航空、飯店、觀光等相關產業帶來的連鎖效應,同時帶動就業機會。 值得注意的是,新加坡因與泰勒絲簽下東南亞唯一場次的「獨家協議」,讓她於2024年在新加坡國家體育場(Singapore National Stadium)連唱六場,帶來了高達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,成為馬來西亞此舉的重要參考案例。 「這次措施的推行,正是時機成熟,也吸取了過去一些不幸事件的教訓。」 不過,馬來西亞政府同時也針對國際藝人在當地的演出規範進行了修訂,目的是避免類似2023年Good Vibes Festival上The 1975事件再度發生。 當時,The 1975主唱Matty Healy在首日演出時,公開發表批評馬來西亞反同法律的「充滿髒話的演講」,並在台上親吻男性團員,結果整場活動被政府強制中止,不僅當晚表演腰斬,後續兩天的活動也被全面取消。 為此,新規範正式引入了所謂的「緊急中止機制(kill switch)」,一旦有國際藝人違反政府規定,主辦方將能即時終止演出。 「這是確保活動安全順利進行的重要措施。」馬來西亞通訊部長Fahmi Fadzil對《自由今日大馬》(Free Malaysia Today)表示,「這樣的修正,是針對過去曾發生、但原可避免的不幸事件,適時做出的應對。」 此外,所有海外藝人在馬來西亞演出前,必須透過**外國藝人攝影與表演申請中央機構(Puspal)**提出申請,獲得正式許可後方能登台。 Fernandez補充指出,這次規範修訂,也將加速主辦單位的申請流程。 「更新後,針對小型演出或宣傳活動的申請流程,處理時間將從原本的14天縮短為7天。」他說,「這將大大簡化主辦單位的作業流程,提升活動籌辦的靈活度與效率。」 【編譯說明】本篇文章由本站編譯自 [原文出處:IQ Magazine | James Hanley | 2025年4月24日],經整理與在地化調整後刊出。

馬來西亞推補助計畫,積極搶攻國際巨星演出市場 Read Post »

音樂產業動態

貿易戰與關稅對台灣音樂產業的影響:硬體成本上升與活動挑戰

隨著全球貿易戰的升級,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大幅提高,台灣音樂業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。從大型音響設備到燈光系統,多數台灣音樂活動的核心設施依賴進口自中國,隨著關稅的提高,這些設備的成本上漲已經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。 📉 硬體成本飆升,中長期台灣音樂活動面臨困境 隨著美國與中國之間的貿易戰加劇,許多音樂活動的成本結構正在發生變化。美國總統特朗普最近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高達145%的關稅,儘管美國政府暫時豁免了智能手機和部分電子產品,但音響設備、燈光系統等演出所需硬體仍處於高關稅範圍內。 這對台灣的音樂活動無疑是個不小的打擊。業內人士指出,由於世界上多數設備來自中國,可能隨著價格上升,未來可能需要重新評估設備選擇,甚至對票價進行調整,以彌補上漲的成本。這一情況不僅影響大規模音樂活動,連帶也會波及到台灣的中小型音樂活動。 🎶 國際巡演的挑戰:台灣藝人恐受影響 在國際市場方面,台灣音樂人和樂團的巡演計劃也正面臨困難。根據業內人士透露,由於進口設備和機票、簽證費用等等的預期上漲,許多台灣音樂人的國際巡演可能會變得更加昂貴與困難。尤其是歐美市場,除了需要應對高昂的簽證費用,還需面對更複雜的入境政策和繁瑣的審核過程。 隨著硬體設備成本的上升以及全球市場的不確定性,台灣音樂人和藝人可能不得不重新考慮他們的巡演計劃,並調整預算或縮減場次來適應不斷上升的成本壓力。 但相對而言,歐美藝人亦可能因為美國市場的障礙提高或歐洲市場的場次減少,轉而投入更多時間資源在亞洲市場,因而使得台灣出現更多歐美藝人演唱會的機會。 💰 票價壓力:消費者的可支配收入將成為關鍵 隨著音響、燈光等設備的成本上升,台灣音樂活動的票價可能會面臨調整。雖然目前台灣音樂活動的票價仍相對親民,但主辦方坦言,若關稅上升持續,未來票價可能無可避免地上漲。隨著物價與生活成本的上升,台灣觀眾的可支配收入也呈現一定程度的下滑,這會使得觀眾的購票意願受到影響。 「如果價格上漲,這將影響到一些粉絲的參與,尤其是年輕人。」某大型音樂活動主辦方表示。他們也在積極尋求減少成本的方案,但面對上漲的成本壓力,票價的調整仍然是一個難以避免的問題。 但無論如何,川普主政的這四年,也沒有什麼事情是說得準的,明天會有什麼變化也很難說,但這正是巡演產業最害怕的風險。

貿易戰與關稅對台灣音樂產業的影響:硬體成本上升與活動挑戰 Read Post »

音樂產業動態

2024 亞洲音樂節的格局

亞洲音樂節趨勢 ISSUE5 02.INSIGHT (本文為韓文網路雜誌 AAA 授權翻譯轉載) 作者:Cecilia cecilia@alpsinc.kr(株)ALPS企劃理事。負責 DMZ和平列車音樂節的企劃、節目編排及國際業務。 近年來,亞洲音樂產業的成長速度驚人。除了韓國、中國、日本這些傳統唱片市場的強國外,泰國、印尼等擁有強大音樂內容與龐大消費能力的新興市場也備受矚目。這樣的趨勢同樣反映在現場音樂市場上。以往僅在日本活動的國際級超級巨星,如今開始進軍東亞南部市場,甚至有些藝人選擇不經韓國而直接前往這些地區。這顯示亞洲市場具有強大的觀眾動員能力,並且仍然是以英美流行音樂為主導的大型市場。在亞洲各大音樂節上,越來越常見到國際級藝人的名字掛在主秀名單上。 疫情後的亞洲巡演熱潮 疫情過後,國際藝人湧入亞洲市場的現象並不僅限於韓國。每天都有意想不到的大型或中型歐美藝人宣布亞洲巡演。這股演出熱潮背後有幾個值得注意的現象。首先,過去主要活躍於各自國內市場的亞洲演出主辦單位,開始積極利用區域內的網絡合作。原本與歐美經紀公司、唱片公司、經紀人緊密合作的日本、中國、香港等地主辦單位,意識到必須將「亞洲」塑造成更具吸引力的市場,因此開始聯手推動大型藝人聯合邀約,以鞏固彼此的關係。在這個過程中,亞洲各地的音樂交流活動日益增加,促進了關係的建立與拓展。例如,韓國的 Zandari Festa、MU:CON,台灣的 LUC Fest、GMA,日本的 Music Lane Okinawa,以及泰國的 Bangkok Music City 等展演與音樂會議,如今已成為音樂產業人士必參加的年度盛事。此外,韓國內容振興院(KOCCA)、台灣文化內容策進院(TAICCA)、泰國內容振興院(THACCA)等國家機構的補助計畫,也在推動音樂產業的跨國交流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。 由於這些活動大多以 showcase(展示演出)為主,現場音樂產業的相關人士比唱片產業人士更為聚集,促使亞洲各國的主辦單位、經紀人及音樂節策劃人頻繁互動。隨著交流機會的增加,許多新晉演出策劃人與自稱經紀人的人士紛紛出現,也開始聽到許多過去未曾耳聞的音樂節名稱。然而,並非所有新興策劃人或音樂節都能在各自國家成功發展,因此有些人認為這股熱潮可能是泡沫化的現象。在高風險的現場音樂市場中,許多演出無法帶來實際收益,反而更像是一種「浪漫式投資」,藉由在國外演出、與意想不到的觀眾互動來累積作品集,即使最終無法獲利,也願意承擔損失。 音樂節的快速增長與市場變化 新的音樂節不斷誕生,也有許多迅速消失。若在 Google 搜尋「亞洲音樂節」,最先出現的結果往往是某些飯店預訂網站列出的「亞洲十大最佳音樂節」,其中包含了許多標準不明、甚至有些過時的 EDM 音樂節。事實上,即使同樣是音樂節,所屬市場的結構與參與者的屬性仍有所不同。例如,傳統的「搖滾音樂節」或「爵士音樂節」以樂器演奏為主,與 EDM 音樂節這類綜合娛樂型活動有著截然不同的市場結構與受眾取向。然而,至今一般大眾仍難以接觸到更完整、深入的亞洲音樂節資訊,而只能依賴這類簡單的推薦名單,這確實是一件遺憾的事。 亞洲音樂節市場正在蓬勃發展,而業界人士之間的交流也愈發緊密。我們必須共同警惕資本湧入對音樂節社會價值的影響,同時在瞬息萬變的環境中開發新觀眾,確保他們持續保持興趣。由於音樂節與演出市場風險極高,缺乏完整的統計數據,除了透過實體演出證明其影響力之外,如何在數位世界中展現自身價值亦是一大挑戰。因此,本文最後將回顧 2024 年亞洲音樂節中的幾場值得關注的活動。 2024 年度亞洲音樂節亮點 3 月韓國 3 月仍處於春寒料峭的時期,但對於南半球的一些國家來說,這正是音樂節的最佳季節。其中值得關注的包括菲律賓的 Wanderland、泰國的 Pelupo,以及印尼的 Joyland Bali。Wanderland 由馬尼拉的 Karpos 製作,以兼具流行與爵士的親民策展風格,以及積極的市場行銷,成為成功品牌化的代表案例。Pelupo 則由曼谷的 Viji 推動,雖然成立時間不長,但以 Wanderland 類似的陣容迅速成長為泰國春季最受期待的音樂節。Joyland 在印尼的雅加達與峇里島兩地舉行,3

2024 亞洲音樂節的格局 Read Post »

音樂產業動態

SXSW 2025:亞洲音樂突破與政治抵抗的雙重現場

政治抵抗的餘波:軍方贊助爭議的轉折 2024年 SXSW 因美國陸軍與國防企業贊助引發全球藝人抵制,2025 年音樂節宣布取消美國陸軍與 RTX Corporation 的贊助,反映監管壓力與社會輿情的影響力。 亞洲音樂突破:文化多元性與商業機遇的平衡 產業界評價與效果 台灣音樂人:文化多元性與國際化突破 Taiwan Beats Showcase 參演陣容: 產業影響: 韓國:科技創新與音樂的交融 KOCCA Pavilion 亮點: 產業爭議: 日本:偶像團體的國際突破 PSYCHIC FEVER 活動: 產業趨勢與評價 SXSW 2025的亞洲音樂人產業動態,呈現科技創新與文化多元性的雙重價值: SXSW 2025的爭議與突破,凸顯音樂節的社會角色:

SXSW 2025:亞洲音樂突破與政治抵抗的雙重現場 Read Post »

音樂產業動態

Live Nation壟斷風暴:從美國司法訴訟到亞洲文化衝擊的全球連鎖效應

Live Nation壟斷案最新進展:法官駁回部分撤銷請求,案件繼續審理 美國聯邦法院針對Live Nation壟斷案的部分指控做出最新裁決。美國地方法院法官 Arun Subramanian 駁回了 Live Nation 要求撤銷部分指控的請求,允許司法部及多州政府繼續追究其涉嫌壟斷行為的法律責任。 案件背景與核心爭議 此案指控 Live Nation 透過「捆綁銷售」策略,強迫藝人若要使用其擁有的露天劇場,必須同時選用其為主辦商及票務系統,涉嫌違反反壟斷法。Live Nation 辯稱此行為並未直接傷害消費者,而是影響場館、主辦商及藝人利益,因此不應成立。但法官認為,排除性行為可能導致消費者支付更高票價,構成可識別的損害。 法官指出:「Live Nation 的排除性行為旨在維持其對主要票務服務的壟斷地位,消費者因使用這些服務而被超額收費。若原告能證明其被迫支付更高票價,即構成法律上的損害。」 捆綁銷售指控的法律分析 司法部指控 Live Nation 要求藝人若要使用其露天劇場,必須同時選擇其為主辦商。雖然 Live Nation 辯稱並非所有演出都由其主辦,但法官認為,若證據顯示藝人被迫接受此條件以獲得場地使用權,則可能構成非法捆綁銷售。 法官進一步解釋:「若證據顯示主辦商代表特定藝人預訂場館,而藝人是決定演出地點的主導力量,且藝人因使用 Live Nation 場館而被迫選擇其為主辦商,此行為可能構成捆綁銷售。」 未來影響 此案的裁決標誌著司法部及多州政府在打擊壟斷行為上的重要進展,也可能影響現場娛樂產業未來的競爭格局。若 Live Nation 的壟斷行為成立,不僅可能面臨巨額罰款,其市場主導地位亦將受到挑戰。 美國司法部聯合30個州政府於2024年5月23日在紐約南區聯邦法院提起反壟斷訴訟,指控全球最大現場演出主辦商理想國演藝(Live Nation)及其子公司 Ticketmaster,以非法手段壟斷美國現場音樂表演產業,損害消費者、藝人及場館權益。 核心指控與市場影響 司法部指控Live Nation透過獨家合約、併購競爭對手、封殺新進業者等策略,違反《謝爾曼反壟斷法》第二款,長期壟斷票務市場。其業務涵蓋演唱會主辦、場館經營、票務銷售及廣告贊助,年營收逾220億美元。 司法部訴求與企業回應 司法部長Merrick B. Garland強調,Live Nation的壟斷行為導致「消費者付出更高成本、藝人演出機會減少、競爭對手被排擠」,並要求分拆Ticketmaster以重建市場競爭。Live Nation則反駁「未獨占票務與宣傳業務」,並指出票價由藝人或場館決定,將「據理力爭」。 美國司法部聯合30個州政府於2024年5月23日對理想國演藝(Live Nation)及旗下 Ticketmaster 提起反壟斷訴訟,指控其透過垂直整合壟斷(演唱會主辦、場館控制、票務銷售三合一)壓縮產業生態,此案被視為繼1982年AT&T分拆案後,美國最重大的反壟斷行動。 壟斷手法與產業傷害 根據訴訟文件,Live

Live Nation壟斷風暴:從美國司法訴訟到亞洲文化衝擊的全球連鎖效應 Read Post »

音樂產業動態

台北即將迎來國際級音樂盛事!Billboard Live正式宣布進駐,落腳原ATT Showbox地點

全球知名的音樂品牌Billboard Live,繼東京、大阪、橫濱之後,正式宣布將在台北開設據點,為台灣樂迷帶來前所未有的音樂體驗。據傳,Billboard Live Taipei 將落腳於信義區,選址在原 ATT Showbox 的地點,這不僅是台灣音樂產業的一大盛事,也代表著台北在全球音樂版圖上的重要性日益提升。 Billboard Live是什麼? Billboard Live是一個融合餐飲與現場音樂表演的場館品牌,以提供高品質的音樂體驗聞名。不同於傳統的演唱會場地,Billboard Live著重於營造親密、舒適的氛圍,讓觀眾能夠近距離欣賞到國際級藝人的演出。場館的設計不僅考量到音響效果,更兼顧了餐飲的品質與服務,讓觀眾在享受美食的同時,也能沉浸在音樂的魅力之中。 為何選擇台北? Billboard Live選擇台北作為亞洲擴張的重要據點,無疑是對台灣音樂市場潛力的肯定。台灣擁有豐富多元的音樂文化,以及一群熱情且具備高度鑑賞力的樂迷。此外,台北的地理位置優越,交通便利,也吸引了許多國際藝人選擇在此演出。選擇原ATT Showbox的地點,也可能考量到該地已經具備一定的音樂場館基礎設施,能更有效率地進行改建與營運。 預期將帶來哪些影響? Billboard Live的進駐預期將為台北帶來多方面的影響: 粉絲們的期待 消息一出,立即在台灣樂迷間引發熱烈討論。許多樂迷紛紛表示期待能有機會在Billboard Live近距離欣賞到自己喜愛的藝人演出。對於許多熱愛音樂的人來說,Billboard Live的到來,無疑是實現夢想的一個重要機會。選址在許多人熟悉的ATT Showbox原址,更增添了樂迷的親切感與期待。 開幕時間與地點 目前,Billboard Live Taipei的具體開幕時間尚未公布,但選址在信義區原ATT Showbox地點的消息已廣為流傳,相信在不久的將來,我們就能在台北親身體驗到這個國際級音樂場館的魅力。讓我們拭目以待,共同迎接這場音樂盛事的到來! 總結 Billboard Live的進駐,不僅是台灣音樂產業的一大盛事,更是台北邁向國際化都市的重要一步。期待Billboard Live能夠為台灣樂迷帶來更多美好的音樂體驗,也為台灣音樂產業注入更多活力。

台北即將迎來國際級音樂盛事!Billboard Live正式宣布進駐,落腳原ATT Showbox地點 Read Post »

音樂產業經營

ILMC 37總結:2025年的五大要點

來自世界各地的管理人員齊聚ILMC,討論現場音樂產業的現狀,並總結出一些主要要點 國際現場音樂會議(ILMC)上週在倫敦的皇家蘭開斯特酒店舉行了第37屆會議,會議中的討論將影響未來一年行業的運作方式。 這次售罄的活動吸引了超過1600名專業人士參加,引發了關於諸如頭牌藝人預訂策略、音樂節創新、新興市場、場地多功能性、平衡巡演中的健康等話題的討論。 雖然對話內容廣泛,但以下是來自IQ的本週五大要點: 企業如何支持基層發展? 從ILMC一開始,產業鏈兩端之間的差距就是一個熱門話題。 CAA的Maria May在開放論壇上表示:「我們看到頂端業務和底層業務之間存在巨大差距,底層業務需要更多的支持。我認為確實需要創新。」 英國文化大臣Chris Bryant在他的開幕致詞中表示,支持基層音樂場景仍然是國家政府的優先事項,並強調了其對更廣泛的音樂生態系統的重要性。 他說:「只有在每一代都有剛開始職業生涯的人出現,你才能擁有Paul McCartney和Elton John。沒有什麼比在一個小型場地看到某人最終取得巨大成功更特別的了。我們希望確保我們擁有大型場地和小型場地的混合,在那裡你可以體驗到親密的體驗。」 “我們看到門票銷售的需求一如既往地強勁” DF Concerts的Geoff Ellis表示,對音樂的需求在各方面都很明顯。 他指出:「我們看到(在King Tut’s)門票銷售的需求一如既往地強勁,並且有很多售罄的演出,即使是在一月份,也只有當地樂隊。因此,對基層藝術家和大型藝術家的需求都存在。」 與談者們在“基層巡演:早期策略”中展開了關於我們如何讓藝術家在不同市場繼續巡演的對話,雖然所有人都承認存在挑戰,但也談到了一些樂觀的理由。 粉絲對音樂節的渴望正在演變:組織者能否跟上? 在“音樂節焦點:生存與發展”期間,小組成員深入探討瞭如何克服影響音樂節的無數問題:不斷上漲的藝人費用、高昂的製作成本、惡劣的天氣影響、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潛在的頭條藝人短缺。 策劃強大的品牌形象是本次會議的核心訊息,AEG Present的Jim King(他推廣All Points East、BST Hyde Park和Lido等音樂節)認為,只要有可區分的身份,單日和多日音樂節都有空間。 他說:「這是兩件不同的事情,而且它們都是相關的,但應該以不同的方式進行行銷。你正在努力創造一種不同的環境,我認為實現這一點非常重要。」 Slam Dunk的Ben Ray對此表示贊同,他引用說他們的流行龐克/情感品牌讓參與者年復一年地回來:「作為一個專業音樂節,真正喜歡這種音樂的人年復一年地參加。他們去Slam Dunk的年齡會比去露營音樂節的年齡大得多。」 “我們有意識地決定讓我們的陣容現代化” 露營地必須現代化才能讓觀眾留在營地裡,Rock am Ring的Jana Posth證實「現在對露營的期望更高了,它必須不僅僅是一個帳篷和一些草地。」 小組成員指出,市場的一個主要挑戰是演唱會的「音樂節化」,演唱會已經建立了基礎設施和娛樂設施來擴充傳統的演出體驗。 Rock am Ring的Jana Posth以Adele在慕尼黑的轟動駐唱為例:「這不僅僅是一場演唱會,你可以像在音樂節一樣在那裡度過一整天。顯然,人們真的很喜歡這種音樂節和演唱會之間的感覺。」 儘管許多一線藝人轉向舉辦專場演出,但年輕的明星正在幫助填補音樂節頭牌藝人的空缺。 Sziget的Virag Csiszar表示:「這一直很艱難,但我們設法確保了今年非常強大的年輕藝人陣容(包括Chappell Roan和Charli XCX),我很高興看到他們已經達到這個水準。」 King補充說:「我們今年有史以來最年輕的BST陣容,我很難想到有這麼多年輕的頭條藝人的時候——Sabrina Carpenter、Olivia Rodrigo、Noah Kahan。我們有意識地決定讓我們的陣容現代化。」 “基礎設施仍然是一個挑戰” 新的多功能場館將改變全球巡迴演出路線。

ILMC 37總結:2025年的五大要點 Read Post »

演出消息

Coldplay將協助策劃2026年世界盃決賽中場秀

近日,FIFA宣布2026年世界盃決賽將首次引入中場秀,英國搖滾樂團Coldplay的主唱Chris Martin和經理Phil Harvey將與FIFA合作,策劃這場中場表演的演出陣容。 活動背景 2026年世界盃將由美國、加拿大和墨西哥共同舉辦,決賽將於2026年7月19日在新澤西州的MetLife Stadium舉行。FIFA總裁Gianni Infantino表示,這場中場秀將成為世界盃的一個重要里程碑,將呈現一場與超級盃中場秀相媲美的表演。 Coldplay的角色 雖然Coldplay本身尚未確認是否會在中場秀上演出,但Chris Martin和Phil Harvey將負責選擇最終的演出陣容。這一合作將為世界盃帶來全新的娛樂元素,吸引更多觀眾關注這項全球性體育盛事。 時間安排 目前,足球比賽的中場休息時間通常為15分鐘,但為了適應中場秀的需求,可能會延長休息時間以容納演出和舞台設置。這一變化將使得中場秀更具規模和影響力,類似於超級盃的中場秀。 其他活動 除了中場秀,FIFA還計劃在2026年世界盃決賽週末運用紐約市的時代廣場,與銅牌賽和決賽同步進行一系列活動。這將為觀眾提供一個全新的體驗,結合體育和娛樂的元素。 Coldplay的參與將為2026年世界盃決賽中場秀帶來新的創意和能量,吸引全球觀眾的關注和期待。 Citations:

Coldplay將協助策劃2026年世界盃決賽中場秀 Read Post »

演出消息, 音樂產業動態

Glastonbury 2025 演出陣容亮點介紹

Glastonbury音樂節是英國最具代表性的音樂盛事之一,今年的活動將於6月25日至29日在Somerset的Worthy農場舉行。近日,Glastonbury正式公布了2025年的演出陣容,吸引了眾多音樂迷的關注。以下是今年Glastonbury演出陣容的亮點: 頭條演出者 其他重要演出者 首次登場的藝人 今年的Glastonbury還有許多藝人首次登場,包括Noah Kahan、Alanis Morissette、Gracie Abrams、Busta Rhymes、Lola Young、Brandi Carlile、Myles Smith、En Vogue、Amaarae、Cymande、Shaboozey和Gary Numan等。 其他亮點 Glastonbury音樂節不僅有豐富的音樂表演,還包括多樣的美食、藝術展覽和環境保護活動。這是一個結合音樂、藝術和社會責任的綜合性活動,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參與者。 今年的Glastonbury門票價格為373.50英鎊,較去年上漲了13.50英鎊,門票已於去年11月開始發售。音樂節的門票不僅包括入場費,還包含五晚的露營、參與活動現場的100多個舞台、活動節目單、手機充電站、場內刊物、手機應用程式和兒童娛樂活動等服務4。 Citations:

Glastonbury 2025 演出陣容亮點介紹 Read Post »

Scroll to Top